一个始终坚守民族品牌的解放
一汽人深知一个自主品牌对于民族的意义,也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人对民族汽车品牌的梦想是多么挚热。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从代的CA10到第六代的解放J6,一汽人始终把解放当作一汽的根基,坚守民族品牌,开放合作,推动一汽解放稳步前行,取得一个又一个发展硕果。
1999年开始,德国奔驰公司与一汽展开了长达两年的合资谈判,最终不欢而散。原因就在于一汽不肯淡化、甚至失去自己的解放品牌和研发的自主权。一汽决心坚守自己的品牌,独立开发解放重卡。
2003年1月18日,集中了一汽母体优良资产的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成立之初,就提出了用10年时间把解放打造成国际品牌的目标。
为了把50多年来形成的解放品牌建设好,一汽人选择了充分利用国际合作平台,整合国际资源,形成自主研发体系和国际化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以及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发展道路,自主开放式发展自己的解放品牌。为此,一汽投入70亿元巨资,相继开发17个平台,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2007年诞生的解放J6,作为解放第六代产品,正是“解放”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打造品牌的历史转折点,是一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保证站在世界重卡技术的最前沿,解放J6在全球范围进行了广泛合作,其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等地的合作伙伴均为业界极富盛名的供应商,它们的技术产品为解放J6的高可靠性提供了有力保障。而J6的驾驶室、发动机等主要总成都是自主开发的,创新技术达300多项,申报国家专利197项。一汽副总工程师李骏回忆说:“J6是无引进的自主创新,几乎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在奔驰看来我们简直发疯了”。
要坚守民族品牌,成就“汽车强国”梦想,只有掌握汽车工业的核心技术才是王道。
从国际柴油机的发展历程看,10-11L在过去20年都是“黄金排量”,极具发展潜力。目前国内几大重卡厂家均为通过与国外发动机厂商合作得以生产,各合资品牌受制于国产化率、产量、价格等因素,产品不能真正适应中国市场需求。只有自主掌握核心科技,才能从本土需求出发,生产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主流重卡。一汽解放凭借强大的自主研发实力,集自主科技大成的CA6DM11L发动机在2008年实现量产,彻底打破了合资品牌在11L发动机领域的垄断地位,作为民族品牌的解放,在世界重卡的竞争舞台上,再度放出夺人的光芒。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